轻院信息 (第1期)

时间:2008-05-27浏览:74设置

我校召开师生座谈会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2008年5月5日,我校召开了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座谈会。党委书记林世选、党委副书记张胜利、副校长龚毅以及部分院(系)总支书记、院(系)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授博士和学生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与会同志发言踊跃,热议胡总书记讲话。大家普遍认为总书记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全国高校和广大师生的关心和爱护,讲话中对北大师生提出的“四点希望”,也是对全国高校师生提出的希望。大家纷纷表示,要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维护社会和校园安定稳定的实际行动,要发扬优良传统,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学校和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林世选书记做了总结讲话,他指出,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充分体现了中央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坚定决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林书记要求,广大师生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学习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与学校改革发展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自觉肩负起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早日把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国家和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我校第六次科技工作会胜利召开

5月12日至13日,我校召开第六次科技工作会议。会议代表由全体校领导、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各二级学院(系)负责人、教授、博士、副教授、科研骨干以及青年教师代表组成。省科技厅、教育厅领导出席了会议并发表讲话。
这次科技工作会议是我校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目标任务的一次重要部署。
会议对第五次科技工作会议以来我校科技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认真分析了当前学校科研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清工作思路;对“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学校科技工作做出部署;大会成立了8个校级科研机构,讨论形成了科技管理文件修订稿;制定了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积极性、促进科技工作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学校科技工作健康快速发展,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提供了科技支撑。
校党委书记林世选、校长剧乂文分别发表讲话。主管科研的吕彦力副校长向大会做了工作报告。代表们本着主人翁精神为学校科技工作发展建言献策,提出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会议为开创学校科技工作新局面,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校师生员工掀起赈灾募捐热潮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突发里氏8.0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我校师生员工密切关注灾情,积极行动起来,赈灾募捐,力争早日把轻院人的深情厚意传递给灾区人民,希望能稍稍抚慰他们的心。
    灾情就是动员令,灾情无情人有情。全校师生员工万众一心,群情高涨,急灾区之所急,解灾区之所难。5月14日,校工会、校团委、校学生会、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发出“向四川地震灾区紧急募捐的倡议”,并积极在全校开展赈灾募捐活动。活动中,校领导带头为灾区捐款,全校师生员工纷纷慷慨解囊,向灾区人民传递一份爱心,为赈灾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日前,捐款源源不断汇集到校工会办公室、校团委办公室。学校及时将捐款通过全国总工会捐助账户和河南省红十字会送往灾区,支援灾区人民抗震自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截至5月16日上午10时,轻院师生捐款已逾25万元。相关募捐活动仍在继续,更多爱心还在轻院汇聚。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学校立即召集有关部门研究部署有关紧急应对措施,要求相关部门全力做好维护学校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等正常秩序的工作。学工部立即组织全体辅导员深入学生宿舍,通报地震灾情,稳定学生情绪,传授避震减灾的常识,加强宿舍园区值班;并认真摸排学生家庭受灾情况,第一时间带去学校的关怀与问候。学校对每一名家里受灾的学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登记,做好他们的安抚工作。15日,学校把先期资助发放到受灾地区的学生手中,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使他们能够安心学习。拿到紧急资助款的学生心情非常激动,表示虽然家乡受灾,但学校的关心和资助犹如雪中送炭;他们一定要加倍努力学习,不辜负学校和社会的殷切期望,为重建家园做好准备。

我校被评为“河南公众最满意的十佳本科院校”

      日前,在河南日报社主办的“2008读者最满意的十佳院校大型调查评选” 公众投票活动中,我校被评为“河南公众最满意的十佳本科院校”。
    5月7日的《河南日报》公布了上述调查评选结果,同时刊登了河南日报记者采访我校校长剧乂文的访谈文章。原文如下:
强化特色   创新发展
    郑州轻工业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紧跟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特色亮校”的办学方针,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人民满意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坚持“扶持特色专业、整合传统专业、发展新兴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在保持、发展原有的特色优势专业的同时,积极培育新的优势专业。目前,形成了以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工业设计”和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艺术设计”专业为龙头,8个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为核心,以“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一批新建专业为支撑的专业体系。
    学校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按照理论与实践、必修与选修、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改善教学支撑条件,加强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增加实践课学时比例。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高,毕业生受到社会普遍欢迎,就业率名列河南省高校前列。
    学校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办学力度,积极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的知名大学开展科学研究、互派教师和留学生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了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学校还设有河南省唯一的雅思考试中心,被英国驻华使馆誉为“中国最优秀的考点之一”。


返回原图
/